栏目分类AI眼镜,新潮驱动快速普及,巧借基金定投把握布局窗口
你的位置:快3买单双怎么玩稳赚 > 新闻动态 >AI眼镜,新潮驱动快速普及,巧借基金定投把握布局窗口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6:09 点击次数:113最近科技圈有个有意思的现象,曾经被视为“未来科技”的AI眼镜,突然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。先是某国际科技巨头宣布旗下AI眼镜正式开售,接着国内多家手机、互联网大厂被曝正在研发类似产品,连资本市场都跟着沸腾了:AI眼镜概念股连续多日飘红,相关基金净值蹭蹭上涨。更让人好奇的是,有机构预测,2025年全球AI眼镜销量能达到550万台,比去年翻了近3倍,这东西,真的要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了?
AI眼镜的热度不是空穴来风。方正证券的研究报告里提到,AI智能眼镜正成为AI应用落地的最佳载体,正在推动智能穿戴设备迭代升级,市场正从初探期向高速发展期迈进。国投证券则补充说,AI眼镜的优势很明显:重量轻、外观时尚、价格亲民,加上AI大模型的交互能力,技术已经初步成熟,很快就能做出普及水平的产品。更关键的是,它集成了相机、蓝牙耳机这些高渗透率设备的功能,工作、娱乐这些高频场景都能覆盖,用户需求真实存在,普及速度可能比想象中更快。
市场已经在用行动投票。今年一季度,AI及算力板块增速亮眼,二季度虽然大家关心增长能不能延续,但AI眼镜的新动作不断,概念股持续走强。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刚买的AI眼镜,说“以前戴普通眼镜只是看东西,现在能直接语音查天气、翻译外文、拍照片,太方便了”。这种真实的用户体验反馈,反过来又刺激了更多品牌入局,行业里管这叫“百镜大战”,就像当年的智能手机,各厂商都想在这波浪潮里占个好位置。
机构的预测更具体。有数据显示,随着更多品牌厂商发布产品,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预计达到550万台,同比增长135%。而更长远的目标是,轻功能、轻量级的AI+AR产品会成为主流,到2035年,销量有望达到14亿副,渗透率约70%,甚至可能替代传统智能眼镜,规模接近现在的智能手机。这意味着,未来十多年里,AI眼镜可能从“小众科技”变成“日常必备”。
资本市场的反应最敏感。汇安基金行业主题组的基金经理单柏霖去年底就注意到,Meta眼镜破圈后,全球大厂都意识到了AI大模型和眼镜结合的价值,2025年国内各大厂预计会密集发布自家的AI眼镜,国产AI眼镜进入爆发期。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混合型基金,重点布局了AI领域的算力、算法和应用端资产,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24日,这只基金年内回报率22.66%,在同类2329只产品中排名72位;近一年回报率45.21%,在同类2282只产品中排名64位,成绩相当亮眼。
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想参与AI眼镜这波热潮,又担心追高风险,该怎么办?单柏霖的建议是,短期波动回调可能是机会,建议淡化短期走势,用定投的方式参与。毕竟AI终端产业趋势已经确立,中长期值得关注,但具体到个股选择,普通投资者可能不太懂,不如通过基金间接布局。汇安成长优选混合基金就是这样一只“含AI量”较高的产品,重点覆盖了核心零部件、模组及整机环节的龙头公司,相当于帮投资者筛选了产业链里比较关键的企业。
有人可能会问,AI眼镜现在这么火,会不会只是炒作?看看实际进展就知道了。从技术层面,AI大模型的交互能力已经能支持实时翻译、语音助手这些功能;从产品层面,已经有厂商推出万元以内的产品,价格逐渐亲民;从用户层面,年轻人和职场人士对这种“解放双手”的智能设备接受度很高。再加上各大厂的研发投入,产品迭代速度只会越来越快。
当然,也有消费者担心使用体验。比如,眼镜的续航时间够不够?显示效果是否清晰?隐私安全有没有保障?这些问题确实存在,但现在很多产品已经做到了5小时以上续航,显示技术也在不断优化,隐私方面厂商也在加强加密。随着技术进步,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步解决,就像早期的智能手机也有卡顿、续航差的问题,现在不也成了生活必需品?
回到投资话题,定投的优势在于“淡化择时”。如果现在买入,可能刚好赶上上涨周期;如果后面有回调,定投能摊薄成本。对于没时间研究市场的上班族来说,每月自动扣款买基金,既省心又不会错过机会。汇安成长优选混合基金的历史表现也说明,长期持有优质AI主题基金,收益确实可观。
行业里还有个说法,AI+AR的终极形态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代移动智能终端。这不是随便说的,因为智能手机解决了“随时连接网络”的问题,而AI眼镜可能解决“随时获取信息”的问题,不用掏手机,看一眼眼镜就能得到答案,这种便捷性是手机无法替代的。如果真的实现了,那AI眼镜的市场空间会比现在想象的更大。
现在的问题是,普通人该怎么判断自己要不要参与?如果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,可以通过定投相关基金分享行业成长红利;如果是保守型投资者,可能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,等产品和市场更成熟后再做决定。但无论如何,AI眼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,从大厂入局到销量增长,从技术突破到用户接受,每一步都在印证它的潜力。
最后想问问读者:你会考虑购买AI眼镜吗?如果相关基金开放定投,你会参与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我们一起聊聊这个正在到来的“智能穿戴新时代”。